咨询电话:010-82039427      邮箱:csaia_work@163.com

注册

您当前位置: 中国硫酸网 > 新闻快报 >

我国复合肥产业发展现状、机遇与挑战


文献来源:【出版源】陈宏坤,王志刚.我国复合肥产业发展现状、机遇与挑战[J].磷肥与复肥,20183312):16-22.

[摘要]总结我国复合肥产业发展历史、现状及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复合肥产业主要分布在磷钾矿资源丰富和邻近消费市场的地区,但是经营压力大、行业利润率低于5%。国家大力提倡减肥增效和农业科技创新政策,推动行业转型,使企业由传统的生产商向服务商、平台商转变。未来复合肥企业要加强技术创新、服务转型、合作发展和实施柔性人才战略才能做大做强。

[关键词]复合肥产业;现状;机遇;挑战


复合肥是指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营养元素的化肥,具有养分含量高、副成分少且物理性状好等优点,对于平衡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促进作物高产、稳产发挥重要作用。1850年,美国开始生产销售氮磷二元复混肥料;20世纪30年代,随着西欧各国农作物产量提高、化肥品种和数量增加及农业机械化发展,农民迫切希望改变几种单质肥料分次施用的传统施肥方法,以适应集约化和高效农业生产需求1。因此,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各种以磷酸为基础的复混肥料生产工艺应运而生。初期生产的复混肥料大多是通用型产品,对作物缺乏针对性。

20世纪50年代,美国开始兴起掺混肥料,截至1985年销售2200t,占美国总施肥量的45%,占复混肥料的60%以上。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统计,1982年全球化肥消费量达1.15亿t,其中复混肥占50%以上,发达国家消费的复混肥比例平均达70%,发展中国家复混肥比例仅占26.5%2。目前,全世界化肥消费总量中15%左右的氮肥和60%以上的磷钾肥被加工成不同类型的复合肥施用,特别是发达国家复合肥使用比例更高,25%~50%的氮肥和70%~90%的磷钾肥均以复混肥料方式提供给农民。

虽然我国复合肥发展历史较短,但与国外肥料工业发展规律相似,同样经历了从低浓度到高浓度、从单一养分到多养分的阶段。我国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复混肥生产工艺和剂型的研究,1968年在南京化学工业公司建成第一套3000t/a氮磷钾复合肥装置,由于生产基础原料难以保证,发展缓慢;20世纪80年代,随着农业发展和肥料用量增加,复合肥工业得到快速发展3。据统计,1980年我国复合肥产量(纯养分)只有120t,到1998年提高到600t;目前国内规模以上的复合肥生产企业有1100多家,具备生产资格证的生产企业有3400多家,总产能约2亿t/a,实际产销量5500万~6500t/a,占国内直接施肥总量的50%左右,主要采用料浆法、半料浆法、团粒法、挤压法、氨化造粒法、熔体法、掺合法等工艺流程,生产3

但是,国内复合肥行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比较棘手和突出的结构性矛盾,诸如产能过剩,急需淘汰生产设备和技术落后的作坊式企业;受限于行业自身特点如国家政策和环保要求,产业调整途径有限,导致产业调整步伐缓慢;国内农资市场特别是复合肥产品同质化现象日益严重,“减肥增效和农业科技创新”观念深入人心,土地流转形成规模化经营及水肥一体化对复合肥质量和农化技术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使复合肥产业的发展走到了必须转型升级的十字路口。因此,笔者针对我国复合肥行业发展现状、主要问题、发展趋势、服务转型、技术创新、合作发展和人才战略等方面内容展开讨论。

1我国复合肥行业发展现状

1.1复合肥企业全国布局

从具备生产许可证的3400多家复合肥企业的产能分布来看,华东地区占据半壁江山,主要分布在山东、河北、江苏、四川、湖北、贵州6省或磷钾矿资源丰富地区,其产能占复合肥总产能的82%,其中山东省拥有获证企业1062家,企业数量和复合肥产量均居全国第一。2017年贵州开磷(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开磷集团)、金正大生态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金正大集团)、贵州芭田生态工程有限公司(简称芭田)等新增产能300t以上;其中,金正大集团投产硝基复合肥60t、水溶肥40t,芭田一期工程投产硝酸磷肥30t、高塔复合肥60t,贵州开磷集团投产高塔硝硫基复合肥100t

1.2复合肥行业效益及进出口分析

很多复合肥企业产能盲目扩张,结果有数量而无质量,企业大而不强,业绩平平,开工率低下,效益不高。复合肥企业属于加工型企业,其原料也大多数属于再加工产品,其价格走势容易受原料牵制,近几年国内经济与国际接轨,影响因素不断增多,不仅要考虑成本与利润,国内外经济环境、肥料需求与产能、肥料进出口政策等因素也应加以考虑42017年,国内复合肥企业占肥料企业(2453家)的48.6%,亏损企业140家,累积主营业务收入3627.2亿元,同比增加5.4%,累积利润总额155.4亿元,同比增加23.9%,平均利润率仅4.30%(见表1)。

20122016年复合肥上市主要企业营业收入及净利润状况见图1、图2

目前,复合肥企业进出口情况也不容乐观。据统计,2017112月三元复合肥出口仅4.2t,同比增加396.2%;进口三元复合肥110.5t,同比下降14.8%。短期利好诸如出口关税下调、基准价上涨和出口期延长,国家长期发展战略“一带一路”政策等将促进国内过剩复合肥产能向国外转移,加快复合肥产业技术升级和国际化步伐。

2关于复合肥行业发展的几点认识

2.1复合肥行业经营压力增大

目前,国内复合肥企业开工率不足30%,产能严重过剩,供大于求的局面短期内难以改变。20082017年我国排名前10的复合肥生产企业产量从1300t猛增至2568t,占全国总产量的50%左右,掌握了行业话语权。由于复合肥行业集中度低,生产企业数量众多,形成恶性竞争,资质不健全的中小型企业产品质量难以保证,大型企业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以价格战、广告战等方式进行炒作和跟风,导致市场倾轧混乱。国内农产品特别是大宗粮食作物(玉米、小麦和水稻)价格长期低迷,国内外粮食价格倒挂严重,以及农业信贷体系不完善导致农民在农资上投入积极性降低,化肥用量下降;同时,尿素合成受到原料天然气价格波动、磷钾资源储量和品位及国际政治等因素的影响,二次加工复合肥受上下游行业影响十分明显。随着国内新《环保法》实施,以及国务院发布《大气十条》、《水十条》和《土十条》等政策法规,导致环境成本和劳动力成本增加,同时电价、运费和增值税等肥料相关的各项优惠政策取消,企业运行成本升高,必然转嫁和传导给农民和农产品。综上因素导致我国复合肥产能和实际产量之间存在明显差距,产能利用率较低,平均只有50%左右,其中3家企业产能不足30t/a

化肥行业去产能,提高化肥品质,提高肥料利用效率,提升农化服务质量和精准度,供给侧改革等内容成为农资行业国家政策持紧的风向标5。肥料产业属于弱势产业,减轻税率能激活行业潜力,但是20159月化肥增值税按13%的税率征收,从201771日起化肥增值税率降为11%2017年氮肥和磷肥取消关税,而三元复合肥税率由30%降为20%,但相比其他行业,肥料行业税负仍然较重。随着农业政策、技术和服务模式变革,诸如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农业规模化经营形式涌现,设施蔬菜和经济作物种植比例增加等种植结构调整,城市化进程加快导致农村劳动力减少,农村年轻劳动力流失和农业从事人员年龄偏大,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对有机和绿色食品的消费群体规模扩大,消费结构变化,农业特别是肥料产业发展迎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2.2复合肥行业迎来历史性发展机遇

2.2.1复合肥行业发展的经济和社会背景

我国是农业大国,耕地面积占世界总耕地面积9%,却养活了全球20%人口,同时也消耗了世界1/3的肥料,肥料贡献了40%的粮食增产量,2017年全国粮食总产量61793t。作物对肥料总量和品种需求相对稳定,但是农户种植规模偏小、经营分散、作物品种繁多、种植和施肥习惯复杂、对复合肥品种和类型要求更为严格;同时,大田作物重视施用氮肥,忽视磷钾肥导致不合理施肥及经济作物过量施肥,造成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和农产品品质下降等问题,同时也为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的复合肥料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人口持续增长,对粮食需求增加和耕地面积逐渐减少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以及肥料增产边际递减效应均增加对优质新型肥料的旺盛需求。

2.2.2肥料复合化率和集中度将持续提高

2000年以来,我国复合肥以更快速度发展,2015年复合肥施用量(折纯)达到2176t,增长137.12%。与此同时,我国化肥的复合率也持续上升,2015年我国肥料复合化率达到36.13%,较2000年提高了14个百分点,但低于单质肥料使用比例,远低于全球平均50%和发达国家70%80%的水平,复合化率有较大的提升空间。过去20年复合肥行业的CAGR(复合年均增长率)为7%~8%,远高于单质肥的行业增速,如图3所示。由于我国人口持续增长和对农作物需求不断提高的刚性条件等影响,化肥需求量总体趋于平稳状态下将会小幅增长。上述因素均对肥料复合化率和集中度持续提高奠定了基础。

2.2.3复合肥产业发展政策驱动分析

国家将复合肥生产经营列入《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本)》中鼓励类产业,200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在中央“一号文件”中指出要加快发展适合不同土壤、不同作物特点的专用肥和缓控释肥;国家同时在《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中要求要重点研发专用复合(混)型缓释、控释肥料及施用技术和相关设备;2010年国务院在《石化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2010)》文件中指示重点发展高效复合肥、缓(控)释肥等高端产品,争取到2015年,施肥复合率达到40%以上;2011年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在《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中鼓励各种专用肥和缓(控)释肥的生产;工业和信息化部(简称工信部)推出的《化肥工业产业政策》中强调要加速推进化肥产品结构调整,重点发展高浓度基础肥料和高效复合肥;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在《化肥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鼓励发展按配方施肥要求的复混肥和专用肥;农业部在《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中提出到2020年实现“一控两减三基本”的目标;工信部在《推进化肥行业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中要求企业采取多项举措促进行业升级,提高产能利用率,大力发展新型肥料,提升环保效益。各级部门和企业落实国家行业政策,通过示范效应带动缓(控)释肥的推广,为推动农业发展方式转换、化肥产业结构调整、转移农村劳动力做出贡献。

2.3推动复合肥企业由生产商向服务商转变

2.3.1农业生产要素变化

随着土地流转工作的开展,我国耕地集中度迅速提升,家庭农场、规模种植户、合作社数量比例提高,大型企业集团纷纷进入农业,大户时代近在眼前,对高端肥料和农化服务提出更高要求,2014年年底我国家庭承包耕地流转比例前8个省(直辖市)情况见图4,表明土地规模化种植成为未来农业发展趋势;近年来,我国种植结构发生新变化,蔬菜、花卉、果树等经济作物比例不断增加(见图5),农产品价格走高增加了农资价格的承压能力,扩大了对优质肥料的需求;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村劳动力逐年减少且老龄化、妇幼化加快,种植人工成本不断提高,要求施肥简便省工。新形势催促肥料企业由化肥生产商向服务商转型。

2.3.2农业综合服务

农业综合服务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根本保障,通过向农户提供测土施肥、机械化种植、植保、农产品出售、金融服务等加速农业现代化;通过土壤测试向农户推荐施肥,并提供作物栽培、灌溉、除草咨询,传授实用的施肥和栽培管理技术,共同研究农产品市场营销策略。随着互联网设施成本降低,农业大数据迎来发展机遇,搭建“零门槛、零经验、零成本、零风险”的农业品交易平台,压缩交易环节,降低交易时间和成本,让消费者体验透明化的田间到餐桌服务。在整个环节中,农业金融信贷支持越来越旺盛。金融政策是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稳步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对保障农业安全、增加农业收入、建设现代农业至关重要。因此,企业要具备由提供单一产品向增产增收一揽子服务方案、线上消费和线下服务相结合转变的意识。

2.4复合肥行业整合拉开序幕

企业进行服务创新,完成由生产商向服务商、平台商的转变将成为今后复合肥行业发展的重要工作。随着国家环保政策日趋严格,以天然气为主要生产原料的氮肥企业、严格受资源区域配置影响的磷钾肥生产企业利润微薄,甚至出现亏损现象,唯独复合肥企业一枝独秀,这为行业整合、市场集中度不断提高创造了条件。过去20年间,复合肥行业产能每年以7%~8%的增长率增长,少数企业年增长率超过30%,与此同时,伴随着一批中小型企业开工不足或倒闭,“大鱼吃小鱼、快鱼吃慢鱼”的状况在未来将继续延续和上演;据统计,2012年全国4700家复合肥企业下降到目前3400家左右。因此,在未来复合肥品质、服务、品牌和规模将超越价格和广告成为竞争的主要手段。

通过借鉴其他行业的发展经验和教训,为复合肥企业成长提供依据。20多年前全国有1200多家啤酒企业,到目前只剩下13家大型企业,牛奶行业也呈现相同的趋势。目前国际上也只剩下美国美盛公司(TheMosaicCompany)、挪威雅苒(Yara)国际有限公司、德国巴斯夫(BASF)股份公司等大型跨国企业在从事肥料行业。鉴于国外肥料行业走向,国内企业有进一步整合的必要性。整合行业人力、品牌、技术和资金资源,提高复合肥企业集中度,形成3~5家全国性品牌企业和区域性品牌企业是今后复合肥行业发展的必经之路。根据中国磷复肥工业协会统计,20142017年对国内排名前10的复合肥企业产量统计发现(见表2),金正大集团、湖北新洋丰肥业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新洋丰)和史丹利农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史丹利)稳居前三名,表明行业集中不可避免。

3未来复合肥企业发展举措

复合肥行业的特征与发展趋势应从以下两方面分析。一方面,复混肥产品具有消费品特性,面对的消费者是广大农民。受农业生产的应时性特点决定,市场对复混肥企业的产品投放速度要求较高。受农业生产规律制约,复混肥生产和销售存在较明显的季节性,大致每年3月至10月为化肥产品的销售旺季。由于我国国土纬度跨越幅度大,南北农作物品种差异明显,各个地区的销售旺季存在时间差异。经过多年发展,复混肥产品的销售逐渐开始注重品牌和渠道。从市场来看,目前复合肥市场是买方市场,没有谁能占有消费者,消费者有很强的谈判能力,特别是种植大户和农场的谈判能力更强;随着土地规模化经营和农业合作社成立,种植大户对于肥料往往更重视价格成本,单质肥在某些情况下可能更灵活应用于测土配方政策,同时国家越来越重视土壤质量提升,有机肥在发挥改土培肥等方面具有复合肥不可比拟的优势,在一定程度上替代复合肥发挥作用。

另一方面,复混肥生产企业具有轻资产特性,固定资产占总资产的比例不高,其生产过程是氮、磷、钾单质肥料的再加工。全球氮肥生产以天然气为主要原料,而我国氮肥企业面临天然气成本较高与用气量限制的问题,因此氮肥生产更依赖煤炭。磷矿与硫黄是磷肥的主要生产原料,我国磷矿资源储量较高,但硫黄资源缺乏,硫黄价格起伏对化肥行业影响很大。钾矿主要分布在加拿大、俄罗斯等国,加之我国自身钾肥产能较低,我国钾肥的进口依存度很高,钾矿价格波动将直接影响化肥企业的生产成本。化肥的下游行业主要是农业,其中农业种植面积、单位面积施肥量(施肥水平)对化肥需求量有直接的影响,而生物能源的发展以及食品消费升级是化肥产业发展的重要下游推动力量。复混肥料对于基础肥料以及其他原材料依赖性较强,受到产业链上游厂家的制约和影响。多数复混肥料生产企业处于肥料消费地,缺乏能源、硫、磷、钾矿资源,基本依靠外购基础肥料进行物理掺混,企业生产规模和盈利状况深受基础肥料市场影响。

3.1技术创新

我国化肥企业面临着创新不足的问题,尤其是高效复合肥的研制与应用落后,已经不能适应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复合肥企业应以“技术先导”战略为指引,以超常规投入推进企业创新,加强基础性、前沿性科技研究,抢占创新制高点,加大研发投入,做实新产品和新技术开发,掌握各类新型肥料生产技术、肥料增效技术、土壤改良修复技术及磷石膏综合利用技术,开发控释肥、水溶肥、液体肥、生物肥、松土剂等作物生长所需的全系产品,开发完整产品线和具有特色的专用产品,提高科技含量和产品附加值6。同时,全力开展高效施肥技术推广应用,以市场需求导向为准,建立产品经理-作物经理制度,为农户提供全生育期的技术跟踪服务指导,根据不同作物在不同地区和气候条件下的养分需求特征,结合不同主产区土壤理化性状,全力开发、全面推广各类作物营养管理方案,为农业节本增效、优质安全、绿色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贡献力量。为增强复合肥生产企业创新能力,提高核心竞争力,促进复合肥产学研合作,加快成果转化与新型环保高效肥料研发,以院校提供智力支持、科研机构提供技术支持为主及企业提供资金支持为主建立产学研运转平台,共同研究开发新技术、新产品,保障企业产学研活动持续有效地开展下去,攻克制约高效复合肥产业化设备的重大关键技术瓶颈,为促进复合肥行业转型升级,不断引领行业发展方向,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3.2服务转型

国内复合肥产能过剩、行业集中度低,已是不争的事实;另外受上游产品行情牵制,复合肥企业利润微薄,转型升级成为企业的主要调整方向。近期陆续有复合肥企业公布公司发展计划,包括并购扩产、农化服务、发展新型复合肥等,极大表明企业转型升级的决心。复合肥企业传统的生产和销售商的商业模式已经走到尽头,尤其是在经济增长放缓的背景下,企业难以通过内生性增长提高收益,服务转型不仅扩展自身的市场份额,还能减少竞争,维持盈利状态7

农化服务是现代农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农化服务体系的完善程度和服务水平可以反映一个国家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水平。在过去几年里,化肥企业都将重点放在了价格竞争及营销手段上,重形式轻内容。而现在农化服务已成为现代化肥企业扩大市场占有率、提升企业品牌认知度的重要手段。农化服务已从传统的后勤服务升级成了公司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从单纯的指导科学施肥发展成了以现代农业为基点的综合性服务。

2016120日,史丹利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史丹利农业服务有限公司分别与轩春霞等合资成立了5家农业服务公司。据悉,截至目前,史丹利公司已在东北、内蒙古、华北、华中、西北等地区共设立了合资公司16家,拟向周边地区的农业合作社、种植大户等提供农资、农机、农化植保服务、粮食仓储贸易、金融贷款等全套作物种植解决方案和流程服务。2017718日,由金正大集团发起并控股,由世界银行集团国际金融公司、华夏银行共同参与的金丰公社正式在北京成立,打造现代农业闭环产业链:上游汇聚种植业产业链的战略优质资源;中游为行业合作伙伴搭建平台,建立1000家县级农业服务机构;下游为我国5000万农民提供全方位种植服务;致力于引领我国农业迈向高品质、精益化、智慧化和可持续化的新时代。201756日,中国中化集团有限公司农业事业部(简称中化农业)提出以现有产业基础和技术能力为依托,聚焦解决“耕地有效地适度规模化”和“把地种好”这两个根本问题,实现商业模式的创新;同时,以新型的规模种植主体为核心,推动现有业务模式的转型,打造中化农业的现代农业平台(MAP)模式。该模式将推动技术服务能力和体系的快速形成,使中化农业改变单纯依靠渠道分销产品的传统模式,进而抓住快速增长的规模种植户这一核心目标客户群,实现向技术服务渠道和“解决方案+产品包”的商业模式转型。现代农业平台战略是个全新的、以客户为导向的、互联网思维的战略,未来将按照“稳妥试点,快速复制”的原则推进。

2016131日,新洋丰出资设立的全资子公司北京新洋丰现代农业并购投资有限公司(简称现代农业并购投资公司),开展智慧农业(农业大数据、物联网、农业电商及金融)、高端现代农机装备制造及农化服务等现代化农业领域股权投资。据悉此项目的实施可以加速现代化农业业务的市场布局,加速推进公司现代化农业业务的发展,加速企业向农业综合服务解决方案提供商的现代农业企业转型,成为公司新的经济增长点,并带动复合肥主业的进一步发展。

6为复合肥产业融合和平台生态圈模式图。简要概括了服务转型的方向与途径,主要分为以下4点:复合肥企业通过农化服务升级实现由传统制造向“制造+服务”转型;线下渠道整合与线上应用拓展结合实现农业信息化,是未来农业发展最大的机遇;农资的电商平台(例如京东官方旗舰店和淘宝官方企业店)是企业由服务商向平台商和运营商转变的重要基础;同时还可以大胆尝试经理人、合作伙伴创业和成长平台等有效促进企业的服务转型升级。

3.3合作发展

企业的联合协作发展无疑是肥料行业供给侧改革的重要举措,复合肥企业应该紧抓现代农业发展的大好机遇,由自我积累式发展向跨越式发展转变,合作发展、抱团取暖成为主旋律8。复合肥企业上游、同行、农资和下游企业合作形成利益共同体,上游原料肥价格上涨的背景下,复合肥企业增加的成本不能顺利转移到下游,换句话说,从上游到农户这根链条上,利益传导受阻必然影响企业效益。复合肥作为二次加工的肥种,近些年随着农业形势变化,确实暴露出了这个行业的深层问题。一是技术。复合肥系来料加工,如果二次加工不能带来技术或者功能上的提升,那么产品的存在价值便要大打折扣。二是成本。如果二次加工后的复合肥只是养分的简单混配,由于原料进出带来成本增加,反而是一种变相的资源浪费。不难看到,这些年复合肥企业在营销上投入的费用越来越大,深究起来,说明产品科技含量不足,只能依靠市场营销推动。而下游农户经过多年的市场教育以后变得理性,对各种促销手段不再买账。因此,上游原料企业除了在原料采购和共享合作外,在新产品、新技术和品牌输出等方面构筑纵向一体化产业链条,迅速实现产能扩增,保证原料供应,降低成本;同行企业之间通过收购、参股、租赁、贴牌代加工、技术输出等方式,建立合作关系;与种子、植保和农药等农资类企业拥有共同的目标客户可开展品牌产品整合推广、渠道共享、市场推广整合,或合作开发综合高产技术方案;同时与种植企业和肥料经销商等合作,为农民提供一揽子解决方案。

3.4人才战略

近年来复合肥行业快速发展,但同时面临人才总体水平不高、流失严重等问题,但企业要更好的发展,人才是必备因素之一。面对人才流失问题,要改变复合肥企业传统管理模式,加大创新力度,优先投入人才资源,吸引高端人才加入,以打造更强团队。大力引进快速消费品行业人才,特别是品牌建设和销售人员;为提高国内复合肥行业国际竞争力,引进和培养国际化人才团队。例如,为了留住人才,金正大集团建立了一套完整的良性的福利、培训体系,通过加强对员工的培训与教育,提高员工的劳动素质和政治素质,培育良好的企业文化,逐步改善员工的物质和文化条件;特别是为弘扬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十多年来金正大集团为践行“孝心献父母,爱心铸和谐”,开展亲情工资发放暨感恩父母团拜会活动,是倡导员工对家庭和工作的责任与感恩的一种很好的展现形式。中化农业、新洋丰和史丹利等都有类似的举措,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柔性人才引进机制。引“才”注入新活力,以“智”筑造新高地,与国内外大学、科研院所等一大批专家签订合作协议,将新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为实现国际化铺平道路。同时,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在建立完善的竞争和激励机制基础上,高度重视员工培训,对公司董事、中高层管理人员、核心骨干实施股权激励,重奖重大创新的技术人才,进一步调动其积极性和创造性。这些经验是企业在发展壮大过程中得出的宝贵经验。

4结语

复合肥产业主要分布在磷钾矿资源丰富和邻近消费市场的地区、行业利润率低;经营压力大,但同时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国家出台的各种利好政策将推动行业进一步向科技型和服务型企业调整。随着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来临,推动复合肥企业从生产商向服务商、平台商转变,创新农业科技和提升精准农化服务是复合肥企业生存必经之路。未来加强技术创新、升级服务转型、协同合作发展和实施柔性人才战略的复合肥企业才能做大做强。

[参考文献]

1]涂仕华,朱钟麟.国内外复混肥料的发展趋势[J.西南农业学报,2001144):92-95.

2]朱亚伟.大整合引发新一轮竞争-我国复合肥产业发展战略探析[J.中国农资,20079):48-49.

3]高岁.大力发展我国复合肥事业[J.大氮肥,19985):296-298.

4]韩永奇.我国复合肥行业面临的挑战[J.磷肥与复肥,2009241):7-9.

5]张泉贞.我国复合肥的生产及发展趋势[J.大众科技,2014161):46-47.

6]沈宇丹,王艳,王雅鹏.我国化肥产业政策对环境友好农业技术创新的效应分析[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0312):195-199.

7]郭秀亮.化肥制造企业服务化转型的思路探讨[J.纳税,201730):87.

8]吴佩吉.史丹利与晋丰公司合作共同发展[J.中国农资,201248):17.


作者:陈宏坤1,王志刚21.金正大生态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山东临沭2767002.养分资源高效开发与综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山东临沭276700

[作者简介]陈宏坤(1970-),男,云南普洱人,研究员,从事新型肥料研发和工程管理领域的研究。E-mailchenhk@kingenta.com

[收稿日期]2018-12-02

[文章编号]10076220201812001607

[文献标志码]A

[中图分类号]TQ444

时间:2019-01-10 来源:未知

浏览量: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