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电话:010-82039427      邮箱:csaia_work@163.com

注册

您当前位置: 中国硫酸网 > 新闻快报 >

五十载磨一剑——华昌集团改革发展系列报道之一


2020年是江苏华昌集团建厂50周年。1128日,一场华昌中长期高质量发展论坛在张家港市隆重举行,将公司纪念活动推向高潮。业内专家汇集一堂,共同为华昌集团中长期高质量发展问诊把脉。50年来,华昌集团保持定力、坚守化肥、做精化肥的非凡业绩,受到与会专家的高度赞誉与一致推崇。

1970年的一家小氮肥厂,经过50年的砥砺发展,如今已壮大成为一家以化肥为主业,集化肥、农药、氢能、新材料、新能源、危废处置、装备制造等七大板块于一体,年营收过百亿元的大型企业集团。尤其是其立足化肥、走出化肥的卓越探索,成为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农化行业转型升级二次创业的杰出代表和亮丽名片。

立定化肥 惟精惟一

惟精惟一、缘一而三,不仅是圣人心法,也是商道正途。无数的实践案例表明,围绕主业做精做深做强,永远是最为稳健可靠的经营发展之道。在华昌集团发展壮大的过程中,企业牢牢以化肥主业为根基,坚守投资原则、保持战略定力,一步一个脚印地稳扎稳打,不贪大、不求全、唯做精,最终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华昌化肥崛起之路。

随着小氮肥的快速崛起,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全国各地建设的小氮肥厂达到1200多家,为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保障农业用肥发挥了关键作用。江苏华昌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沙洲县化肥厂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华昌化工的发展也就此拉开帷幕。厂子19707月开工,1972年投产,年产5000吨合成氨。

华昌化工股份公司董事长朱郁健

“张家港上世纪70年代以后诞生的化工企业不少都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有我们和少数几家企业活了下来。半个世纪以来,虽历经磨难,但我们一直坚定投资发展化肥产业,以化肥为基础和支点,再向新材料、新能源等相关领域多元化布局。华昌集团前董事长、华昌化工股份公司董事长朱郁健说。

据朱郁健回忆,2000年底开始的搬迁是华昌集团第一次重大的投资决定,拉开了华昌化工从小氮肥向现代化大氮肥跨越发展的序幕。没有当时富有魄力的投资决策,也就不会有现在的华昌化工。

据了解,当年的张家港地区,城围化工的状况已经非常明显,张家港市政府据此出台了“退二进三”的规划要求,华昌化工必须整体搬迁至保税区扬子江化工园区。在搬迁的过程中实现改造升级,是公司当时的愿望。生产化肥,煤气化是核心,气化炉更是其中的“硬核”。搬迁后是继续沿用原来的固定床气化炉,还是改用德士古水煤浆气化炉,一时成为企业内部争议的焦点。

“企业搬迁应该是一个提升和改变的过程,而不应是简单的异地复制。因此,我们当时是计划改用德士古水煤浆气化炉,并邀请孔祥琳、刘淑兰等中国氮肥工业协会时任领导来帮助我们做论证。但新改上德士古气化炉的提议被她们否决了。也正是因为专家的论证否决,让我们躲过了一劫。因为洋技术水土不服,一些后来上马了德士古气化炉的企业,在开车后的几年中一直开开停停,对企业生产造成了很大影响,有的企业甚至因此难以为继。而我们的新装置尽管采用了老技术,但运行一直十分稳定,这也成为之后我们能够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华昌绝不盲从、稳扎稳打的投资战略,也是从那时开始逐渐形成。”朱郁健说。

在此后的发展过程中,华昌化工始终把持续降低单位产品能耗、提高能效水平作为提升化肥产业综合竞争力的法宝。2012年,国家将无烟煤列为稀缺煤种,鼓励重点用煤行业通过技术改造实现原料结构调整。华昌化工立近谋远,决定投资20多亿元加快上马以烟煤为原料的先进煤气化装置,淘汰之前的固定床煤气化装置,成为国内第一批从传统固定床气化升级为现代大型煤气化工艺的氮肥企业。通过原料结构调整和配套技术改造,华昌化工的原料煤碳转化率达到99.3%以上,合成氨和联碱装置能效水平大幅提升,连续多年被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认定为合成氨、联碱行业的“双料”能效领跑者标杆企业。

九字方针 基业长青

与时俱进是一种优秀品质,但要做到其实并不容易。随着新世纪中国现代农业的逐步兴起,农化产业的时代内涵和功能使命也在发生深刻变化,对包括华昌化工在内的农化企业带来了挑战,也带来了机遇。

“现在人们总在讲有机食品、绿色食品,认为不施化肥就是有机和绿色了,其实不然。氮是人体所需的基本元素,且无法从自然界直接获取,只能由作物从肥料中获得。这是农作物必须施用化肥最根本的原因。”华昌集团董事长胡波谈道。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华昌化工的“坚持化肥”并非一成不变。常年在“三农”一线摸爬滚打,华昌人深知,化肥不是农业现代化的罪魁祸首,根源在于多年来农民对化肥的滥用,导致农村面源污染和地力下降,反过来又让化肥产业“背锅”,最终陷入恶性循环的境地。要解开这个死结,既需要国家在现代农业的发展上加大农民科普和政策引导,也需要农化企业坚持创新驱动发展,与时俱进加快肥料产品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对传统化肥品种进行增效改性。

2005年,华昌化工在全国率先开发出聚天门冬氨酸有机添加型多肽增效尿素和多肽增效复合肥。此后,华昌化工在肥料革新升级上就一路驰骋奔行。

华昌集团董事长胡波

“我们逐渐认识到肥料也需要升级,而且必须实现产品生产技术的更新迭代,从而提升肥料的利用率,并赋予肥料更多更新的功效。为此,2007年我们提出了促进化肥创新发展的‘9字方针,即中浓度、多营养、功能化。这是我们创新转型发展的又一个重要标志。胡波说。

据了解,为了增加农作物的产量,国家一度提出化肥要由低浓度向高浓度发展。但是土壤长期施用了高浓度氮肥之后,也慢慢累积产生了后遗症,不仅过高浓度的氮元素无法被作物和植物全部吸收,还导致其中微量元素摄入量的不足。“因此,我们认为应加大中浓度氮肥的生产,并在其中增加中微量元素的比例,还要生产特种功能性肥料,以满足不同作物、植物及其不同生长阶段对营养的需求,进一步提升农产品的品质,减少面源污染。”胡波表示。

2007年,华昌化工利用自主开发的专利技术,将氯化铵、氨、硫酸和尿素及增效剂制作成新型颗粒脲铵氮肥推向市场,还以九字方针为标准,加力研发高塔、科技型和海动力全系列高端肥料,每年都会推出多款新型肥料产品,提高了肥料利用率、减少了化肥浪费和环境污染。与此同时,华昌化工的率先跳级,在产品链上形成高端产品强、中端销量大、低端销售稳的销售态势,巩固了行业龙头地位、提升了市场竞争力。

2010年,华昌化工又与中科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合作开发适合南方土壤的稳定性缓释肥料;2013年,与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合作共建企业院士工作站,利用测土配方技术开发适合不同系列土壤类型的专用肥料、多种作物专用肥料等。也是在2013年,华昌化工100万吨/年新型生态肥料基地在江苏涟水建成投产,进一步优化了企业的产品结构,使企业先导优势肥料的经济规模进一步壮大。

涟水基地投产后,华昌化工又陆续对现有复合肥产品进行了全面优化升级,增加了硫基、硝基等新型肥料产品,实现全系列产品供应,并加大了对各个产品线和产品功能的植物营养研究,牢牢占据中国现代农业综合服务商的第一方阵。

研用并重 服务为翼

创新研发与推广应用并重,以服务于中国农业现代化升级的宏伟事业为崇高使命,是华昌化工进入新世纪以来推进二次创业、跻身国内农化行业一流的宝贵经验。

华昌化工致力于通过技术进步推动肥料产业的转型升级发展,他们先后与中科院、中国农大、南京农大、中国农科院等科研院所合作,聘请院士专家为高级技术顾问;率先成立江苏省企业院士工作站、江苏省企业研究工作站和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素有世界氮肥先生之称的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朱兆良院士合作成立植物营养学院,在大田作物、瓜果作物、叶菜作物等领域研究植物营养施肥与农产品品质的关系,探索打造土壤作物人类生存的绿色食物链,促进人与自然、农业与生态、肥料与农业的和谐发展。

朱郁健介绍说,华昌化工以“高效农业保护神”为核心价值观,每年还会召开大型观摩会和农民会,开展万人进华昌和各类培训活动等,加强科学施肥的农技指导,致力于打通农业现代化的“最后一公里”瓶颈。

2017年,华昌化工正式启动全国百场大型观摩行动,截至目前已经在全国19个省份组织召开了近200场大型观摩会,平均每场观摩农户达500人,在田间地头现场展示科学施肥的提质增产效果及方式方法。此外,华昌化工还在全国各地建设了大量的现代农业示范田,获得了全国千万农户的广泛赞誉。

“随着农村的土地流转,土地集中度越来越高,卖肥靠忽悠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因此,除了不断创新研发肥料精品外,我们还积极践行农化服务,与经销商和农户结成命运共同体,努力让经销商能够好销华昌化工的肥料,让农民更高效便利地用好华昌化工的肥料,为农业生产创造更高价值。”胡波说。

积极出海 内外齐驱

2015年,在农业部门提出化肥使用量零增长目标后,国内化肥行业的竞争更趋白热化,让华昌化工意识到必须另辟蹊径。

为给国内联碱行业副产氯化铵、脱硫除铵环保装置副产硫酸铵等副产氮肥找寻到出路,在中国氮肥工业协会、中国纯碱工业协会的指导下,华昌化工联合多家业内骨干企业成立了中国副产氮肥“走出去”工作小组,致力于将中国的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和副产氮肥及以其为原料制作的配方肥料输出到“一带一路”沿线主要农业国家。

充分利用原料优势和口岸优势,华昌化工积极对接东南亚、非洲、南美洲等国家和地区,从最初的原料、二元肥出口,延伸到三元复合肥产品的输出,现已成为中国最大的氮磷二元和氮磷钾三元配方肥料出口企业。为巩固合作成果、更好地输出技术和产品,华昌化工还在马来西亚成立合资公司,组建配方肥料推广的技术服务团队和销售团队。

截至目前,华昌化工已经在数个东南亚国家成立了联合经营公司,建立了产品销售和服务的海外渠道,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和相当的影响力。

“从华昌化工50年的发展历程来看,我们从来都不单纯以赚短期的钱为企业成功的衡量标准,而是着眼企业是否具有长久的生存发展能力,办百年企业才是我们矢志追求的目标。所以我们的生产经营从不随大流、蹭热度,发展策略永远遵循稳扎稳打,结合企业实际,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胡波强调。

胡波介绍,2001年他去欧洲考察的时候,发现那里总共也就几家化肥企业,产业的集中度很高,据此预言将来中国化肥企业的数量也应不超过100家。事实证明了确实如此,经过大浪淘沙,现在国内化肥企业的数量,已经从当时的900多家减少到了170家左右,数量还有进一步下降的趋势。因此,他有了一个非常强烈的想法,就是要不断地壮大华昌化工,惟强者胜。

“化肥是刚需,需求不会受行业周期的影响,只要企业严格遵守国家产业政策,保持发展的战略定力,根据市场需要,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就一定能有更好的发展。”胡波表示。

一招鲜、吃遍天,工匠精神在新的时代依然熠熠生辉。正是因为坚持化肥、深耕化肥,虽经沧桑五十载,华昌化工发展之路依然历久而弥新。

来源:中国化工报


时间:2020-12-29 来源:未知

浏览量:

分享到:
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