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破世界级难题,攀枝花建设世界级钒钛产业基地又迈进了一大步。
超微细粒级钛铁矿强回收创新工程在攀试车,实现工业化生产,钛铁矿浮选粒度下限由74微米降至19微米,有望盘活5.8亿吨尾矿资源,节约上亿吨原矿消耗。
9月18日清晨,在盐边钒钛产业开发区龙佰四川矿冶公司新建的超微细粒级钛铁矿强回收创新工程生产线上,刚刚完成交接班的浮选工陈修宏和同伴在1号粗选浮选柱前,观察着旋转中的钛铁矿细微气泡。
正在运行中的超微细粒级钛铁矿强回收创新工程生产线。
距离陈修宏工位20米开外的中控室里,当天值班的公司技术部负责人夏廷富说,自从实现工业化生产后,像陈修宏这样的值守人员,公司新增了150人,实行三班倒,24小时运转。
“科技必须实现成果转化,否则资源就会躺着睡大觉。”在4天前,龙佰四川矿冶公司举行攀西钒钛磁铁矿资源基地建设座谈会暨超微细粒级钛铁矿强化回收创新示范工程试车启动仪式,中国地质调查局党组成员严光生在座谈会上说道。
然而,科技转化为工业成果并非易事。
被誉为“21世纪金属”“太空金属”的钛,早已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国防军工等战略新兴行业。在攀西地区,钛资源储量8.7亿吨,位居世界第一。但由于攀西钒钛磁铁矿属于复合多金属矿,利用难度极大。在攀枝花钒钛领域,利用率仅为29%左右,主要原因是大量微细粒的钛铁矿流失到了尾矿中,19微米以下占60%。
为保障国家钛资源安全,从2016年开始,在攀枝花市委、市政府,盐边县委、县政府的全力支持下,龙佰四川矿冶公司开启尾矿中微细粒钛资源综合回收技术攻关。当时,钛铁矿的回收下限是74微米。
6年多来,从基础理论研究开始,龙佰四川矿冶公司联合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等国内一流科研院所,经过实验室研究、扩大试验、半工业化试验、工业化试验等近万次攻关,对精细分级、强化磁选预富集、专用浮选药剂、高紊流矿化-低紊流浮选等核心技术进行研发。期间,成功获得攀西试验区第四批重大科技攻关项目资金支持,最终实现19微米以下的超微细粒级钛铁矿高效回收,回收率达80%以上,将钛资源综合利用率从29%提升至45%。2023年7月建成生产线,实现了超微细粒级钛铁矿回收的工业化应用。
记者了解到,超微细粒级钛铁矿强回收创新工程有5个创新点:
开发了“精细分级—梯级磁选预富集技术”等三项关键核心技术,攻克了行业世界性难题;实现了超微细粒钛铁矿工业回收应用;首次突破了氧化矿浮选的粒度下限;成功实现了科技增储;显著减少了尾矿排放。该成果被中国工程院邱冠周等3位院士鉴定为“国际领先”水平,建议在全国同行业推广。
随着该项创新示范工程的全面运行,预计每年可为龙佰四川矿冶公司新增钛精矿22万吨,尾矿TiO2品位降至4%以下,相当于节约了一座开采规模为330万吨/年的大中型矿山开采矿石量,实现产值49500万元,是攀西钒钛磁铁矿开发技术创新的一个里程碑。当前,仅在攀西地区,该项创新技术将盘活约5.8亿吨的钒钛磁铁矿尾矿资源,预期可回收875万吨钛精矿,相当于节省了1.3亿吨钒钛磁铁矿原矿开采,预计每年减少200万吨尾矿排放,从根本上解决了攀西地区大量老旧尾矿库的安全、环保问题,推动绿色矿山建设。